自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蔣士強老先生發表強文《對儀器設備招標的質疑》后,多家報刊、媒體紛紛希望轉載。據蔣先生表示,其影響力甚至遠出乎他本人的預料。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也迅速對此做出反應,于2015年6月25日下午在長春市君怡大酒店專門就如何建立科學儀器行業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進行了專題沙龍座談,分會周志恒副秘書長主持本次沙龍。沙龍邀請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關亞風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曹乃玉秘書長、數十家國產科學儀器企業負責人、科研院所和監測機構負責人等,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并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分會劉長寬秘書長表示,希望最終能夠形成可行的解決方案建議,整理成文報送國家相關部門。
第一、不可否認,很多用戶對于國產儀器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譬如,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老生常談的“可靠性差”,再譬如,國產儀器的價格就應當比同類同檔的進口儀器低很多,也就是所謂的“價格歧視”等等。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應該說是很復雜的,既有用戶原因(代表們在發言中這方面舉的例子有很多,但歸根到底筆者認為基本就是一句話“對國產儀器不信任”),也有國產廠家自身的原因,另外,可能還有國家有關部門對于中國科學儀器產業體系布局上決策失誤的原因,一些好的東西沒有繼承下來,造成目前的行業內沒有專業化分工,使得企業很難做精、做大、做強。
其次,就國產廠家而言,它們對于目前的這一現狀,自身也負有一定責任??茖W儀器這個行業很有意思,盡管從道理上說,這應該是一個高科技行業,但幾個人就可以攢起一個公司的例子也并不少見。而且,通過打價格戰,一年賣個十幾臺儀器,公司也可以活得很滋潤。所以,從這點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市場是有的,而且還不小。但是問題來了,科學儀器的研發(包括可靠性評價等等)是要投入的,沒有一定的利潤很難支撐。于是乎國產儀器廠家只能把問題留給用戶,讓用戶的糟糕使用體驗來幫助國產儀器廠家來完善自己的產品,而用戶對于國產儀器的“差印象”自然也就在所難免了。
第三、對于目前進口儀器廠商所享受的“超國民待遇”,國產廠家是頗有微詞的。最突出的例子恐怕就是在儀器計量檢定方面的“雙重標準”。另外,在招標文件上直接注明像“原裝進口”等字樣,更是遭到了國產廠家代表的一致炮轟。
第四、“行業自律”大家都認為很重要,特別是希望相關的行業學會、協會能夠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譬如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設立企業行為準則,促進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共同開拓市場等。不過,在大方向上容易取得共識,但如何實現也許就不那么容易。這里面既牽扯到利益分配問題,也和民族、文化的特性有一定關聯。譬如,行業協會可以牽頭搞個企業行為準則,約束企業惡性價格競爭,可能讓企業在準則上簽個字也不太難。但就算是企業簽字了,是否能夠堅決貫徹遵守就不太好說了。這里面的關鍵,筆者看來實際就是個“契約精神”,說白了就是“愿賭服輸”。“而中國企業家最缺少的就是契約精神(王石語)”
首先,政府是否應當直接出手干預市場?有些代表支持,也有些代表則認為,在目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只需為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直接出手干預既不現實,也無必要;企業要做的,一是苦練內功,二是注重品牌的塑造與宣傳(這一點,筆者很贊同。據筆者了解,不少儀器的中檔產品和低檔產品其實在技術參數上差距并不大,價格的差距主要源自品牌)。
另外,國產儀器目前的境遇可以通過媒體呼吁,曝光來引起國家、社會的關注。但現在是否就應向國家有關部門正式呈文?這一時機是否恰當?呈文的內容應是什么?有代表表達了不同看法。
本文鏈接:http://www.xilianzixun.com/article/hyzx/198